分享

生命中的不期而遇

回想人生,上帝讓我們遇到某些人,總有祂的心意在當中。在神學院的時候,上帝讓我們班有很特別的組合,班上有兩個同學明顯地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而上帝亦讓一位有專注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老師作我們的班主任。這位老師經多年的研究,對ADHD有很多的體會和實踐的心得,從他的分享中,我們慢慢學習如何面對自身先天性的限制和與有特殊需要的同學同行。

同行,要考驗的是作為準牧者的我們有沒有高度的同理心、包容力、願意真誠的付出,而且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和聆聽ADHD對他們的生活和心理的影響。例如:要理解他們不是懶散才經常拖至最後一刻才做功課,而是他們即使坐在枱前數小時也無法集中精神,甚至連片言隻字也寫不出來;要明白他們不是沒有責任感才忘東忘西,而是集中力會影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記性。不是刻意而為之,而是實不能也。不是以此作為不成長不進步的藉口,而是他們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大的氣力才可以跨越先天性的限制。

能想像得到在這個講求效率和高能力的社會中,他們的成長是怎樣嗎?滿滿的無力感、不被身邊人明白和諒解、充滿比較、自我價值低等等。每次看到同學的眼淚,都讓我覺得世界欠他們一份「明白」,所以最後大家因着一份熱誠,各人盡力在自己可以做的範圍嘗試和努力。老師開了一科「學習障礙兒童牧養」的選修科,我們幾個同學也一同修讀此科,為的是希望將來能在教會中引起對特殊需要兒童的關注。但我沒有想到的是,最後我在這方面的知識運用不是在教會,而是在現時的公理書院事工當中,面對各類型的學習障礙的學生,需要在課堂設計和功課上適當調整,同時要慢慢了解香港的學校需要怎樣支援和幫助學習障礙的學童,才可以適切發展學生應有的能力。回望上帝在我讀神學時,幾年間巧妙安排和引領,讓我深深體會到,上帝裝備我不單單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份同理心,更深的情感牽引才是人投入事奉的真正動力。

神學院老師經常用一段經文提醒我們,該如何面對群體中強弱不同能力的肢體:「22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23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24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25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2-25;和合本)

上帝看這些「軟弱的肢體」為群體中不可缺少的,而且上帝會親自補足這些有缺欠的肢體,而我們需要在群體中學習彼此相顧,這是上帝的心意。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一句是這樣:「特殊需要的同學不應被視為拖累學校成績的成員。他們在課室有其重要的貢獻,豐富了所有同學的學習經驗,使未來社會走向融合的理想。當他們有適切的支援,一樣可以成為出色的學生。」我神學院的班主任和同學都豐富了我學習的經驗,這些體會是書本上的知識不能相比,他們豐富了我的人生,豐富了我的情感,引導我不是以知識理解對方,而是與他們一同生活,一同掙扎,處身於他們的處境中,感受他們的感受,這也是「道成肉身」的主所作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