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門訪宣之旅分享

澳門與香港一海之隔,看似文化相近,大家都以粵語溝通,可是背後的生活模式、人生價值觀、教會的文化卻與香港大相逕庭。澳門教會規模比香港細得多,教會的資源、牧者數量按比例亦比香港少。我們需要繼續為澳門守望及禱告,求主興起當地信徒,一起承擔福音的使命。

是次青年部舉辦澳門訪宣,讓年青人了解澳門的文化、美食、參觀天主教教堂、宣教士馬禮遜來華的故事,以及本堂宣教士林國標牧師及師母,在澳門聖經學院(澳聖)推動神學教育及建立教會濠光堂的心路歷程,從而擴闊他們信仰的眼界,挑戰他們如何在自身的處境中,活出神給他們的使命。

是次訪宣,讓我最深刻的是宣教的使命由一代承傳到一代。當回到氹仔濠光堂時,便回想起小弟十多年前以學生身份參與灣仔堂的MADCOW短宣。在兩年間恆常到濠光堂服侍,之後便經歷大學、職場、蒙召、讀神學,現在成為母會傳道人,以牧者的身份將宣教的迫切性與年青人分享,鼓勵他們要敢於活出信仰。重回舊地,回望這十多年的歷程,深深體會宣教不一定在海外才發生,宣教(Mission)此字亦帶有「使命」的意思。神沒有呼召所有基督徒要成為宣教士走到外地宣教,卻是呼召我們要活出使命。過去我一直尋問神要帶領我到那裡事奉,他讓我看見香港「家」的需要,便回應主留在這裡忠心事奉主。若果將來神帶領我到其他崗位事奉,深信都是繼續走「宣教」的路!

接著有其他隊員的分享,有些人會用口語的方式,讀者可嘗試以「跨文化」的方式,去讀出年青人的感受吧!

羅斯尹

過往去澳門都是一天的旅遊,主要是吃喝玩樂,但今次澳門訪宣,卻有不一樣的地道體驗,第一次搭澳門的公共交通工具,吃一些平民小店,用走路的方式作文化觀光,這些安排都要歸功於非常熟悉澳門的蘇銘達領隊。

當中最深刻的是參觀天主教教堂和林牧師在澳門聖經學院的分享:

1.⁠澳門特別之處,是某個地區特別集中了很多天主教的教堂,而且還有一兩個天主教博物館,引發了年輕人很多信仰的問題,亦給我很多空間去探索對宗教比較的認識、宗教藝術的欣賞和了解宣教和殉道者的歷史。整個過程我都大量使用AI對話,去探索天主教一些儀式的意義,聖像和聖物的用途等等。用腳走,用眼看,用心去體會宗教文化,是與過往只在文字上了解是很不一樣。

2.⁠⁠另一個在旅遊比較少安排的行程,便是參觀澳門聖經學院。林牧師提到很多面對神學教育的挑戰,辦學收生的困難,聘請老師的難處,都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堅守紮實的神學教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若沒有多年來前人的堅守,今日教會就沒有可靠的傳道人,神學院與教會是唇齒相依的事。林牧師一家對上帝的忠誠委身,過往努力面對澳門宣教的種種挑戰,都成為年輕人的激勵和榜樣。

最感動的是一班年輕人去完訪宣後,自發地問我們有甚麼可以幫到澳門的教會?可以如何幫助澳門教會在香港收集奉獻支持他們?希望這份對宣教,對他人的愛心,能在教會的下一代當中繼續燃點起來,期待主在我們當中做更大的事。

歐陽郁

在這次的澳門短宣中,我們的旅程充滿了對當地文化的深入體驗。沿途參觀了許多天主教建築物和聖堂,每一座都有著獨特的歷史。雖然當地的聖母像和畫作都令我十分驚奇,但也讓我感受到澳門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融。

從這次短宣中,我學會了如何邊走邊祈禱,為這片土地祝福。願神大大地祝福澳門這個地方,願神的恩惠降臨。

張沛瑤

澳門是天主教主導的地方,周圍都充滿天主教教堂,入面有著各式各樣的雕像,而基督徒佔澳門人口比例約1%,可想而知在澳門宣教的確是一件難事。

對上一次去澳門訪宣已是初中時期,今次再次聽了林牧師的分享。當中分享了濠光堂和澳聖的一些挑戰,在資金緊絀時,有人奉獻金錢;在人手不足時,有年輕老師加入;在需要搬地方時,有適合的地方。

林牧師說自己不是最利害、最合資格,也沒有什麼特別,但神就是揀選了他,他就放棄香港穩定工作、居所,全家定居在澳門。令我思考到神對我的提醒/預備,我未必會像牧師一樣成為宣教士,但我也可以在某個行業、某個地方侍奉神?期待神的帶領。

在這個旅程,能夠與其他弟兄姊妹一起參觀教堂、分享、吃飯、做無聊事都是一個好的回憶,我相信這次訪宣都讓我們有滿滿的得著和思考。

冼一心

哈囉哈囉 😀 我是冼一心姊妹 😀

是的,澳門訪宣只有三天兩夜,但我卻在這幾天倍感神的恩典!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無非是到訪濠光堂聽林牧師的分享。不同於一般的大見證,林牧師只是真誠地跟我們分享濠光堂由2006年成立到現在為止遇過的掣肘,並且神如何保守他們。

其中,林牧師更跟我們分享在經濟低迷時,有一位無名氏捐了一筆大額奉獻給澳聖!在那一剎間,我明白到當人在低迷時,神定必保守和帶領。

分享後,林牧師帶着歡笑的臉容,憑着我們的輪廓認出各自的父母親。

他滔滔不絕地分享我們父母親當年去澳門訪宣的故事。對牧師來說一切一定是歡笑又記憶猶新的回憶吧!

感謝神令我有寶貴的機會參加訪宣,盼望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更多灣仔堂的弟兄姊妹到濠光堂,了解他們的狀況,並且為澳門的教會代禱紀念。

司徒澤恩

對於從未踏足過澳門的我而言,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是說着同一樣的語言,聽過不少次的澳門美食,以及著名的賭博事業。而不熟悉的是,我所了解的澳門與澳門的全貌會相差多遠呢?

在訪宣途中,我們乘坐「11巴士」遊覽澳門的大街小巷,感受當地人的生活模式,建築面貌,發現澳門好像是幾個地方的混合體,有香港高樓大廈的模樣,有台灣郊野的氣息,亦有西式的紅磚屋。

第二天,跟林牧師(達達傳道岳父)相交,聽了很多澳門信仰的情況,都難免有點失落、唏噓。原因除了當地的基督徒人口只佔大約1%外,亦對當地不被重視,只是傳福音的跳板一事,感到可惜與嘆息,但同時都感恩自己能夠生於香港,信仰氣氛比較濃或豐富一點,並且自出母胎就成長在基督的愛裏。達達岳父除咗分享澳門的信仰情況,另外都分享昔日以及現在,在澳門宣教的困難、挑戰與恩典。面對唔同的缺乏與不被理解,例如是澳門的生活成本與香港不相上下,而由於不被理解,實際的支援就比需要的少。不過,神的恩典就是這樣充充足足,例如有突如其來的奉獻供應服侍。

最後,體驗當地文化當然不能不提澳門的食物。簡短而言,葡國菜不太合自己口味,雖然常言道「隔離飯香」,但可能港式食物或口味已經成為我的習慣、安全的味道。現在人在海外交流,雖然便利商店的商品與餐廳琳琅滿目,但我還是想念香港的「港式瀉藥」,想一「喝」為快。

今次嘅分享可能講得唔太清楚,或者只是分享咗少少片段,如果大家唔夠喉,唔緊要❗️我相信「達哥」一定會再搞澳門訪宣嘅,係咪呀達哥😏

張摯信

今次係我有記憶以嚟,第一次踏足澳門。有好多地方好似香港,亦都有好多地方唔似香港。參觀完好幾間天主教堂之後,我第一感覺就係,啲聖母像同耶穌像好恐怖。見到天主教用咗好多地上嘅野嚟去象徵化屬靈嘅行為,令我覺得成件事會變得好虛假,最後信徒就會為做而做,忘記咗佢地點解要做,同埋成件事背後原來嘅意義。

呢一次嘅訪宣令我發現到澳門真係非常之需要神,需要更多嘅宣教士去服侍;而探訪完澳聖同濠光堂之後,亦覺得當地嘅宣教士好需要我地嘅支持同祈禱守望。第一次訪宣帶畀我好多新嘅體驗,擴闊咗我嘅眼界。願神繼續看顧並大大祝福澳門!

何思廸

澳門於香港人的我看來是最輕鬆到達的旅行之處,小時父母就帶過我和兩位哥哥各處吃喝玩樂買杏仁餅。沒想到這趟走到澳門親眼看見這片福音禾場的需要。我們首先走過了位於大三巴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天主教座堂,看見這些華麗的建築,又了解到一個又一個雕像背後的意思。延伸了很多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討論,其中發現到大部份的耶穌釘十架像,祂的手都用手指公、食指和中指呈現「槍」的手勢,我覺得很有趣,才發現原來手勢是指「三位一體的主」,卻不是雕匠隨心所欲的。

我們後來又去到澳門聖經學院探訪林牧師,了解到在澳門宣教的需要。現時澳門有恆常聚會的基督徒只有佔人口0.6%,而且願意成為牧者的本地人少,仍然需要宣教士支持。林牧師希望澳門聖經學院能夠讓澳門和內地人可以更深入全面學習聖經。

聽到這裡我就需要提早回港,但一路上聽到由起初日本的宣教士把福音帶進澳門,然後有在香港去澳門延續的宣教工作,宣教的路上似乎沒有太多捷徑走,但要看到上帝一步步帶領。這次短短的訪宣體驗到一個旅遊區背後的風土人情,願上帝祝福澳門的宣教工作。

王國陞

澳門真係好正!同香港好唔同。葡國菜/每一間茶餐廳都幾好食!好開心可以去濠光堂聽到林牧師同埋師母嘅分享。喺澳門傳道真係唔容易,要面對好多租金,等等現實嘅問題。亦都好感恩主係我哋今次嘅旅程保守我哋,例如我哋入到室內出邊就即刻落大雨,我哋都深深感受到主嘅同在,感恩。呢三日兩夜除咗玩之外都見識到好多唔同嘅嘢,例如天主教堂,天主教墳場。時間過得真係快,好唔捨得呢三日兩夜。

聽到8月中,達達傳道會帶隊澳門訪宣,我都有不少內心的掙扎,去或不去。因為當時留港日子尚餘不多,掙扎應該去澳門訪宣,睇下一海之隔嘅生活模式、飲食文化、信仰習慣,或是留港陪伴親戚朋友,執拾行裝。最後,大家見到這篇分享,都應該估到我最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