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與九十後青年談社交疲勞

(以下對話請想象為廣東話口語)

時間:週六崇拜後
幾位九十後青年參加週六崇拜後,互相分享當日聚會的領受;正談得興高采烈之際,柱哥正打算回家晚餐,卻被他們抓住。
阿婷:柱哥,我們大家談得興高采烈,對一些關於信仰、生活和工作的課題談得津津有味。今晚我們不如一同晚餐慢慢傾?我知道你自疫情期間都不出外用膳,但現在第五波疫情已經退去,政府又已經放寬晚市堂食的防疫措施,你願意出來用餐嗎?難道你出現疫後的「社交疲勞」?
阿海:我大學時修讀社會學,我知道這可能是「社交疲勞」,或稱「交際疲勞」。這是由於人們過度參與人際交往而產生的焦慮情緒,表現為總想逃避人群。在現代社會,很多工作都建立在人際關係的基礎之上,這造成一種交往的需要。工作上的交往雖然是把感情作為基礎,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利益。在社會大環境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穿梭於社交場合,包括職場、教會群體、朋友圈子,甚至家庭,人們或多或少地被迫努力構建自己的「關係網」,搞得身心疲憊。
阿佩:我知道這種「社交疲勞」在疫後更見明顯。在疫情嚴重期間,不少打工仔在家工作,甚至少了工作,自然與同事和客戶的關係變得疏離;即使在辦公室工作,下班後只能提著一盒「三餸飯」回家獨自進食,倍感孤單。更嚴重的,因為政府限制跨家庭聚會,不少人,特別是長者,缺少了與家人相處相助的時光。經過四個月的第五波疫情,不少人開始適應獨自的生活,但隨著放寬各樣防疫限制,雖然不少人報復性地消費,但心靈卻未能回復和適應疫情前的社交生活,與突然報復性的交際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壓力。
阿佩:在日本,一個晨間節目介紹到疫情後有不少年輕人都會遇到「社交宿醉」。有受訪男大學生表示自己早前與很久沒見的朋友相聚。雖然有説不盡的話題,過程也很歡樂,回到家後就會突然覺得異常疲倦。亦有女大學生表示太久沒見就會特別顧慮對方感受,很多時候回到家就會被疲勞侵襲迅速入睡。這種與朋友見面,或參加社交活動後所感受到的不適和疲勞被統稱為「社交宿醉」。有在家工作時期進入職場的女生表示最近需要返回公司上班令她很不舒服,特別是在休息時間也會被別人看到,所以令她精神上也很疲累。有青年就表示疫情下自己經常使用網上購物平台,現在忽然需要與別人傾談才能購物,感到有負擔。
阿卓:孤獨(loneliness)是人際關係中的痛苦經驗,它會以傷感、焦慮、羞愧和沒有意義的關係破壞人內心的安寧。雖然不少人認為孤獨有害,但是其實有其益處。其實,孤獨(loneliness)可分為單獨(aloneness)和獨處(solitude)。前者論到每個人必然的事實,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單獨地出生,單獨地死亡。若果
人的單獨性未能因著人際的相處和在群體中相知相交,單獨會化為苦澀的孤獨。然而,單獨亦可轉化為獨處(solitude),一個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生命狀態。獨處,是一種要求我們遠離人群、全神貫注於上帝的屬靈操練。這種生活操練使我們勝過由周邊事物、資訊、外貌所帶來的誘惑,使自己能夠以真實的樣子來到上帝面前,讓主充滿我們的內心。在獨處中,上帝將我們從別人的期望,或所謂的面子中釋放,只叫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徒十七 28)。我們的心思意念、渴望、價值觀、人生優先次序,都以上帝為目標。

聖經中有很多偉大的聖徒都在獨處中與上帝相遇並更新:雅各獨自與上帝摔跤,自始領受上帝的賜福;摩西在曠野中淪為牧羊人,在心靈獨處中被上帝磨練其謙和性情(民十二 3),使他能夠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以利亞獨自一人花了四十晝夜走到何烈山,重整他事奉的人生方向;保羅經歷了三日不見、不吃和不喝的獨處時光,認定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是基督,並從此一生事奉主。而我們的主更重視獨處與上帝相處的時光,特別在開始全時間事奉前花四十天與上帝相交。

這種獨處的操練的確會遇上不少挑戰。我們的文化從來都不贊成我們放下工作、靜心地追求主這種不事生產的生活,連一些基督徒也會認為退修安靜都是浪費時間的活動。在關係上我們需要刻意地拒絕友人的邀請,選擇個人獨處。另外,這意味我們會減少了外來的刺激,轉移對自己內心世界、情感和本相更敏銳,這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事實上,這也是一場屬靈爭戰,是一場屬上帝的與屬血氣的爭戰,我們的內心固然追求上主,但那惡者會用盡各種手段,試圖在我們內心製造懷疑、憤怒、嫉妒、懶惰等,等待時機奪走我們的信仰。
阿卓:然而,如果我們將孤獨或社交疲勞看為獨處,在獨處中讓聖經引導我們以心祈禱,上帝必以愛和恩典轉化我們的生命,更像基督。
阿捷:其實獨處和相交都是聖經中重要的主題。一個人不懂得獨處,是不懂得與人真正的相交,相反亦然。神學家潘霍華在《團契生活》一書中指出,真正的團契生活是在上帝的話語的引導下出現。作為路德宗的牧者,這句話的意義不在教導讀者按聖經學習與人相交,而是理解為「基督是聖經和一切行為的主」。聖經如沒有基督為內涵和指引,它可能就只會淪為一本宗教生活的指南書。故此,團契生活不是教會論的課題,而是基督論,因為基督將兩下合而為一(弗二14),祂使我們復和,成為我們生命和生活的中心,亦只有基督才能使我們活在一起。

另外,潘霍華指出「上帝的子民是分散的,他們惟獨在耶穌基督裏才能連結在一起;他們之所以合而為一,乃在於他們雖然播散在不信者當中,卻在遠方記念祂」。不論信徒是在一處還是各散東西,只要在基督裏(in Jesus Christ alone),信徒就能給連結在一起。然而,基督是我們終極「所得的應許」,而基督是受人厭棄和攻擊的,那麼當我們接受主為上帝的應許時,我們也應同時領受了這咒詛。所以,如果我們得著基督後,便只顧在教會一起過敬虔的生活,那就是出賣基督了,因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廉價恩典!

再者,對潘霍華而言,「坐牢的、有病的、分散在外的信徒都認識到,假若能有一個信徒弟兄在附近,那便是三一上帝肉身臨在的一個恩典記號」。信徒相交也像聖餐中的餅和杯一樣,是恩典的記號,在團契中領受基督。基督的臨在指主以隱藏的方式與信徒同在,關鍵是我們的信心。當信徒與信徒相交,大家都不是基督,但是他們二人都可以「彼此看到基督的肉身臨在」、「彼此領受祝福,就像領受主耶穌基督的賜福一樣」。

總而言之,社交疲勞的人,不必強迫自己與人交往,因為大家憑信心都在基督裡,這種孤單反而可以轉化為獨處,面對面地與上帝交往;同樣,疲勞者可以看與人相交為領受基督恩典的聖禮,相交不是為了別人的面子、自己的地位或風俗禮數,而只為領受基督。
阿曉:當我們感到社交疲勞時,我們可以有以下行動:
(一)先讓自己單獨地休息一下,不必強迫自己與人交往應酬;
(二)將單獨的時光轉化為獨處,讓上帝光照個人的軟弱和不足;
(三)選擇一兩位主內肢體一同追求信仰,看這次的交往為尋求上主的過程;
(四)為將來的相交祈禱,求主幫助。

所以柱哥,你不用害怕社交疲勞,我們會包容你的。
柱哥:其實今日是太太的生日,所以我急著回家,下次再與你們相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