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嫻
2023年5月14日
母親節的由來,有歷史學家聲稱最早可能是在古希臘,人們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親,幾乎希臘神話中所有的神都從她而出。後來到了十七世紀的英國,教會把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吸收,將之改為表達對耶穌之母馬利亞的崇敬,乃訂四旬期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甚至後來人們加入教會的「受洗」儀式,訂在母親節這一天。象徵人們從教會(Mother Church)重生(rebirth)。
時至今天,大眾過的母親節,孩子們或是丈夫通常都會為了慰勞媽媽的辛苦,例如主動分擔家務,讓媽媽休息、贈送禮物、一家人外出吃一頓豐富大餐等等。即或媽媽沒有主理家務,也一定在家中貢獻過自己。這些習俗背後是鼓勵感謝,做甚麼都會是一件美事。記得有一位學生提及曾經送上心意禮物予母親,母親卻棄掉了,令她傷心,她不再計劃送禮物了。看來美事還是需要雙方的努力,彼此珍重是雙方都要學習的。
不過,筆者對母親節有時都可以說是「無感的」,我一生的年日有意識或無意識,與肉身媽媽相處的日子只有1246天,而本人也不是一個媽媽,跟繼母慶祝生日也只是例行公事。問心嗰句,開心地慶祝母親節真的有困難,自己的生日(即是慶祝母親生育之艱辛與得勝)因母親的缺席,生日總也帶點遺憾。在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會投射這份感激之情予那些牧養過我的女導師們。在這幾年間,導師移居外地、屬靈媽媽也在疫情中舉行了安息禮拜、突然過世的親友⋯⋯筆者被世事磨練成逐步放下惋惜與遺憾。今天,筆者還是不自覺地問母親節該記念誰呢?
聖經上耶和華親自描述自己像母親般照顧以色列人:
(一)「耶和華如此說:『……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賽六十六13);
(二)「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餘剩的要聽我言: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sustain)。我已造作(create),也必保抱;我必懷抱(sustain),也必拯救。」(賽四十六3-4);
(三)「婦人(母親)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賽四十九15;參申三十二11,詩一百三十一2)。
像母親般照顧我們的耶和華神,立下了永約,永不忘記祂的兒女。無論你是否母親,抑或你肉身的母親在遠處還是近處,今天我們都可以慶祝有一位像母親的上主,祂將我們從人生中因著「母親」這個詞語連繫到缺失、遺憾的感受中拯救我們。當我們在這個季節於講壇中一次又一次聽到Focus on God,鼓勵你花一點時間,默想以上以賽亞書的經文,體會一下你與像母親般的耶和華神的關係,母親節也會成為我們屬靈新高度的鑰匙。
最後,讓我們不忘母親節屬於一眾母親,或是父兼母職的他們,也屬於像母親的主。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
為配合1月5日教友大會,作出以下安排:
1月4日週六、青少年崇拜與1月5日主日崇拜合併。
1月4日兒童崇拜與1月5日主日兒童崇拜合併。
1月5日午堂崇拜時間改為11:30開始。直播開始時間亦會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