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灣仔堂,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在2019年2月發表了「留堂會、離堂會」問卷調查研究的初步報告。該項研究調查了1,938位基督徒(不包括天主教徒),當中78%受訪者有穩定的教會聚會,12%在過去半年曾參與教會聚會,但沒有穩定教會聚會(Marginal),而8%在過去半年沒有參與教會聚會,但曾經有穩定教會聚會(Dechurched)。在這群Marginal的受訪者中,43%認為「教會一些做法叫我失望」,38%認為「我找不到適合我的教會」,36%認為「我太忙碌」和「我不喜歡教會文化」,35%認為「我不喜歡教會制度」和「教會與我的生活脫節」。而在這群Dechurched的受訪者中,51%認為「教會一些做法叫我失望」和「我不喜歡教會文化」,45%認為「我不喜歡教會制度」和「教會與我的生活脫節」,44%認為「我找不到適合我的教會」。

雖然這項調查訪問的Marginal和Dechurched受訪者的總人數不多,但其「不能穩定參與教會聚會」和「離開教會」的原因都有參考價值。首先,他們大多為18-39歲的青年和職青。再者,從他們的答案顯示,他們不是對信仰失望,而是對群體(堂會)失望。受訪者不約而同期望堂會的教導能夠與日常生活相關,反映他/她們期望自己的信仰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換句話說,他/她們正在追尋更認真的信仰生活。除了堂會的牧養質素之外,大部分原因都與堂會內部的制度或文化有關。這都是人為組織的事項,反映他/她們離開堂會,不一定代表離開信仰,或者信仰不成熟。似乎,使他/她們離開堂會的原因,不是上帝,而是人群。

亳無疑問,改革教會是又巨大又艱難的事。人們對教會有著不同的意見和心聲,自然地人們期盼著教會領袖能夠體察民情,明白會眾們的想法和需要,然後因時制宜、對症下藥,提高教會牧養質素。除此之外,會眾期望教會能夠聘請有能之士出任牧者,他/她不但善於講道、領導、教導、傳道和輔導,而且有著開明的思維、開放的心胸和富有創意的策略,積極進取的同時又能兼顧各人的需要,「補而不燥」、「甜而不膩」。更重要的是懷著一夥愛主愛人的心,有如主基督一般充滿智慧、溫情、柔和、勇氣、仁愛、積極等,為眾人表率。然而,這種將教會看為公司,以行政手法作為領袖的模式,還有效嗎?姑勿論以上期望是否過高,傳統由上而下的領導方式,按以上的調查結果,似乎未能滿足群體對牧養的需要,更遑論向社會傳揚福音。變革,從來不只是牧養方式,而是整個群體相互的關係。

過去,當我們想到教會的變革式成長,我們太習慣指出組織的問題、弱點,並以此作起點和基礎。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這心態驅使我們運用調查、評估和分析,查找弱頂、低點、失誤和落差,甚至負責人。然而,不幸的是,假以時日,只著重不足(deficit based)的變革模式只會削弱大家的精力、動力和善意,甚至「解決問題」變成「解決負責人」。例如一個天生瞎眼的人,他可將全副精力花在醫治他的眼睛上,也可選擇專注發揮自己的才幹,包括因瞎眼而培養出更敏銳的聽覺和觸覺,說不定他的人生比一般視力正常的人更精彩,雖然他的問題(瞎眼)並未解決。相反,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簡稱AI;筆者較喜歡「恩賞探索」)採取一個截然不同的進路,它是一個以強項為本(strength based)的共創方式,由個人和集體強項和成功經驗出發,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信任,激發創新精神,共同建構獨有的願景、目標和合作模式。AI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由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高沛達(David Cooperrider)開始研發,其卓越及持續的果效已得到認同,並陸續受到教會及信徒羣體的重視和採用。

AI的目的再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建立人」。透過重述(reframe)自身經驗和挑戰,發掘和肯定群體中的強項、高點、卓越之處和突破位,尋找機會。AI相信對話本身就具變革性(transformational),而最好的人類組織和變革是一個以肯定和欣賞為基礎的關係性(relational)探詢過程。這個過程帶領團隊發掘並專注組織的核心優勢,利用這些優勢重塑未來,啟動和貫徹策略性的變革。AI的4-D循環釋放正向核心的能量,促進轉化和可持續的成功。4-D即是:發現(Discovery)、發夢(Dream)、設計(Design)和成全(Destiny)。透過4-D,人們將能夠發掘上帝給予我們的恩典、基礎和夢想,繼而互相鼓勵和合作,一同實踐上帝對我們群體的召命,領受生機勃勃的人生(flourishing life)。AI並不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事實上教會己經成立「週六牧區改革小組」,藉著實踐AI,凝聚週六群體的夢想、心志和熱誠,建立更整全的教會生活。另外,今年的堂委退修會已於七月一日舉行,當日大家花了一整天一同學習AI,並期待在灣仔堂中實踐,幫助整個群體,迎向未來。

AI的起始點是感恩。盼望我們常常操練,以恩典為生命的基礎。感恩,就是常常數算上帝和別人對我們的恩情,當我們常常數算,便會發現原來上帝和身邊的人是如此愛護我們。感恩需要練習,因為世人通常會有一個傾向,就是留意自己不足和不幸的地方,而且也習慣與人比較,以我們的「沒有」來與別人的「有」比較,結果越比越傷感,越比越自卑。感恩的心,就是練習換個角度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且不再與別人比較。以下列舉一些建議,幫助你向上帝和教會感恩:

  1. 寫下感恩清單。筆者患上痛風症,當痛風發作,患處痛不欲生。醫生建議戒口,但醫生提供的戒口清單長篇累牘,筆者心想,如果按照清單戒口,還有什麼可以進食?人生還有樂趣嗎?但是意念一轉,在另一張白紙上寫上可以進食的食材,結果滿滿的食物清單,頓時人生充滿希望。操練感恩,嘗試寫下自己擁有的東西,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擁有很多,包括關係、物質、回憶等,這都使我們心靈富足。
  2. 每天晚上數算該天的五項感恩。上帝每天都照顧我們,我們自然經歷很多恩典。可是,我們每天生活營營役役,以為自己現有的生活和際遇都是理所當然,使我們以為上帝遺忘了我們。每天數算恩典,那怕只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感恩。如果持之以恆,不足一個月,你會發現自己比以往更喜樂,更敏銳上帝在日常生活中的恩典和看顧,使你浸淫在上帝的愛中,不再懼怕。
  3. 開口感謝你的弟兄姊妹。疫症中我們發現,原來弟兄姊妹間的情誼和教會的實體聚人都並非必然,我們自當好好珍惜。參與教會聚會,我們不一定有司事接待我們,我們更不一定有司琴彈奏音樂,不一定有音響小組成員控制音響,也不一定有講員分享聖經。回到教會,建議我們常常開聲道謝,一句「多謝」或「做得好」,你會經驗不一樣的群體生活,也幫助我們沐浴於上帝的愛和喜樂中,是我們向前走下去的動力。
    灣仔堂的成長,你我也在其中。甚願我們大家一同努力,直至主耶穌說:「灣仔堂,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