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蜺
2023年8月13日
根據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的結果,香港約有619,568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這類人士約佔人口的8.4%。他們並非全都在香港永久居留。其中有數個族群是我們生活中場境會容易經常接觸到的,這些族群如菲律賓人,人數為201,291人(32%)、印尼人142,065人(23%)、印度人42,569人(7%)、尼泊爾人29,701人(5%),巴基斯坦人24,385人(4%)。少數族群中,除菲律賓人多為天主教徒外,大多是未得之民。在香港有一些基督教機構會關心少數族類的生活需要,並致力跟他們分享好消息。筆者今回希望分享在印尼人這族群中的跨文化宣教學習。
一、學習放下驕傲,接納不同族裔
初初接觸印尼姐姐時,筆者跟大多數香港人一樣,看來自印尼的姐姐們是較為不講衞生,領悟力低下、不太誠實、假期時圍坐在公園,徒手就拿起食物放在嘴裡的一群人。因此,她們碰過的東西都幾乎想消毒一遍,也更不用說跟她們一起同席用餐。這是何等的驕傲和無知!竟以那股可怕的傲慢、優越感輕視與我們同樣為神造的不同族裔。向主認罪悔改,放下驕傲,以主的恩慈完全的接納印尼姐姐,由衷地愛她們,擁抱她們,不要驕傲,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不同族裔的人,是筆者的第一個學習。
二、學習尊重,用心接待和服侍
早年,不少僱主對外傭都有先入為主的負面印像,因此往往不能以平等的態度待外傭,當傭工未能完成任務時,會當眾責罵她們,甚至當著她們在客人面前直斥其非。沒有尊重她們個人的尊嚴和維護她們的聲譽,造成大多數傭工自我價值低,缺乏自信心,對服侍他們的團隊成員的態度很敏感。我們第二個學習是謙卑自己,視姐姐們為我們尊貴的賓客,為她們選好的東西擺上:如選價格適中的好米為她們預備膳食,與她們一起隆重其事地慶祝她們國家的獨立日,跟她們一起坐在地上用手拿食物吃,以欣賞的心品嘗她們制作的食物。在細節上表達心中的信念:姐姐們同為尊貴的人,配得我們的服侍、配得我們擺上上好的,她們的飲食文化、社交禮儀,也值得我們尊重。真正的愛不單在舌頭上,也在行動上。
三、學習融入其中,行多一里路
為要更了解姐組這群體,筆者於2015年參加了一機構舉辧的「到印尼教廣東話使命行」,五天的行程,使筆者增多了一份對來港印尼姐姐們的認識,姐姐們來港前需向培訓公司繳交一筆培訓費,在培訓公司接受一至三個的培訓,學習「地獄式」家務訓練,學習有限的廣東話。在培訓中心就開始被訓練晚睡、早起,吃少、做多的工作生涯。培訓中心的學員多是年紀輕輕的婦女,孩子都還在幼兒階段,有的還生下孩子不久。她們表面上笑容滿面,有機會談多兩句,就難掩心中的傷感。此行後,筆者對於一個國家輸出外勞,自己的家聘請外勞的態度,都起了變化。筆者的禱告是每個國家的媽媽都能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每個國家的孩子都有自己親生的媽媽撫養孩子長大。
今年,筆者再有機會踏足印尼,探望曾在港服務了兩至五個合約的姐姐,她們當中有些家庭鞏固,夫妻恩愛有加,但更多的是,婚姻破裂,丈夫有第三者,子女無法跟她們們維持一般母子/女親近的關係,經濟也為建房、修屋和必要的開銷而耗費貽盡。探訪、關懷姐姐,甚或可更行多一里路。
四、學習以神的眼光看事物、隨聖靈引導作工祈禱
在人的角度看來港工作並回歸的印尼姐姐一無所有,她們的生命似乎都是一個又一個的「零」,她們這一來、一回,失去了那麼多:婚姻、家庭、看見兒女的成長的過程,失去金錢、失去村裡朋友的友情。然而,她們的來和去又似乎是多了一些生命中最為寶貴的寶貝,是她們甚至願意付出一切的代價去取得。她們因著愛孩子,愛家人,她們付出一切,她們因而更懂得和明白為愛她們,為要賜她們永生而捨棄生命的救主的愛。 這也使我們看見那些跟從主的人「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着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致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9-10)在她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寶貝」(林後4:7)。 未來,我們更需細心留意神的時間、神的作為,留心聖靈在我們群體的引導,好使我們在主不同族群的工作上有份。
今日,宣教不再是一個要去到別國、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付上可觀的資源才能達成的事,本地跨文化的宣教工作,也不獨是宣教士、牧師、傳道人的專利,今日,每一位跟從主的門徒都可以成為宣教士,每一位僱主、僱員、也可以成為宣教士,向少數族裔的朋友、傭工見證主的榮美、分享祝福人一生的大好消息。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